28310269_10216022247496122_1057847539_o.jpg

這星期的日子真的過得很垃圾,每天都在跟自己的負面情緒戰鬥,原因究竟是天氣還是白目的教研部呢?或許前兩個原因都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見習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接近結訓了,但不滿的情緒卻如指數般高漲起來,不是各個教學認真的醫師與十分包容照顧的護理師,而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教研部,箇中的諸多不滿與憤怒除了當事我們幾個人,幾乎沒有人了解,也因此,教研部成了我們茶餘飯後奚落不屑的焦點,意外使得見習生們因為某種奇妙的戰鬥情感格外的熱絡,我想我之後最懷念的大概會是大家一起吃飯打屁的時光吧! 總之,據說有人散心是到西門町購物,我卻是散心散到故宮去,真是覺得自己氣質過人!! 這幾年跑故宮跑的勤,畢竟故宮的展覽總是有一定程度的品質保證。很早就有注意到大英博物館即將來台展出木乃伊,但實在不確定去不去的成,因而對便宜的要命的預售票作罷,於是這次的臨時起意花了我320塊,從來沒買過這麼貴的票。

大英博物館-埃及木乃伊 特展,展出時間正逢寒假期間,一窺神秘木乃伊背後的故事以及利用3D技術剖析木乃伊的解剖構造,更是讓這場特展格外的受到歡迎。一進去就是一堆人,還以為自己起了個大早是應該可以避開熱烈的人潮,豈知一到售票口,看到一群比我還早出現的國中(高中?)制服群就讓我哀號,這些校外教學的小朋友想必是剛開館就進去了吧,更不用說還有許多父母帶著國中小學的孩子,緊張的拿著紙筆,看也知道是要寫寒假作業,不禁回憶起自己國中時也是同樣趴在馬雅特展的展區拼命抄寫的時光阿! 於是還是得了個教訓,不管什麼展,人最少的時間果然還是午時(11~13點),等到參觀完了1/3的展品,一個個團體果然就默默地消失了,玻璃櫃前多了許多空間,但是得努力無視自己亂叫的腸胃,幸好早餐有多吃一點。

展區主要是六個主題,六具木乃伊,分別有不同的特色,在各個主題中又穿插了古埃及人留存下來的一些文物、製作木乃伊的工具與生活器具。

九柱神.jpg

(埃及旅遊|一起認識複雜的埃及神祇吧!九柱神與重要神祇們http://travelm.tw/egypt-god/)

引言

埃及的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因此不得不用個腦記憶一下埃及複雜至極的神話故事。多神崇拜的古埃及信仰讓埃及的神明多達740個,大致上可以分做三種型態:人形、動物型、抽象概念擬人化,顯示濃濃的自然崇拜。當然,與所有古文明一樣,埃及人對於人類的由來與天地的創造有一套自己的說法,經年累月流傳下來就成為神話。可以發現埃及的神話與希臘神話一樣,神明擁有著強烈的七情六慾,關係紊亂與猶如八點檔般的神話故事劇情讓埃及神話讀起來也是讓人津津有味,唯一的缺點就是名字超難念又超難記,加上不知道是藝術風格還是為了記錄便利,每個神的形象幾乎像複製一樣,辨別差異相當困難。此外,與許多古文明一樣,埃及的君權與神權緊密結合,造成了某些地方神的崛起,君主常稱自己為太陽神之子,因此當地方勢力崛起後,地方神就與太陽神(拉)結合,名字當然就有所改變(例 阿蒙-拉),這也是導致了埃及神話很難讀的原因。總之,與生死最為相關的就是埃及的九柱神,最頂端的太陽神是創世之神,用他的呼吸創造了空氣/乾燥與雨、生育/潮濕之神,兩個神互相結婚後生下了天神與地神,接著這兩位感情很好的兄妹又近親繁殖生下了一干四個家庭成員,也是這次展覽的重點。俄塞里斯身為長子,管理著大地、教導人類莊稼與釀酒,給予了文明,因此廣受人民愛戴,相對的三子賽特身為風暴/沙漠之神就沒有這種待遇了。加上賽特的妻子,也是四兄妹的老么奈芙蒂絲因為心懷 暗戀長兄,卻不得不嫁給二哥的愛情遺憾,一晚趁俄塞里斯糊塗之際色誘他,以一嘗宿願,豈知這一場偷情居然被賽特撞見。本來就心懷忌妒加上妻子偷情,一股怨氣無處發的賽特終於爆發,種下了要謀殺俄塞里斯的念頭。兩次的謀殺在第二次終於成功,被分屍了15塊的俄塞里斯被藏在埃及各處,妻子伊西斯千辛萬苦耗費了許多年才找回其中的14塊(陽具被魚吃掉了...),伊西斯與奈芙蒂絲請了奈芙蒂絲的兒子(但是不確定爸爸到底是俄塞里斯還是賽特)阿努比斯將找回的屍塊做成木乃伊(第一個木乃伊)後,兩人再用法術與咒語將俄塞里斯成功復活。因此在埃及的圖騰裡,俄塞里斯的形象為身穿類似木乃伊織布的短斗篷出現,而綠色皮膚則表示重生過後的俄塞里斯。俄塞里斯重生後成為冥界之王/世界邊緣之王,成為陰間的管理者,類似閻羅王的角色,他主導了靈魂業力的審判,用真實之羽與靈魂在天秤上相秤,決定靈魂墮入地獄還是上入天堂的命運。當然就像中國的民宿信仰一樣,可以燒紙錢賄賂陰差,埃及也有心臟聖甲蟲護身符可以使逝者的心臟不會在審判時袒露罪刑。成功復活的俄塞里斯於是成為埃及人木乃伊信仰的中心,他們製作木乃伊,期許死後的人們能如俄塞里斯一樣重生。俄塞里斯被謀殺後,兒子荷魯斯展開王子復仇,與賽特大戰,在戰爭中荷魯斯失去了一隻眼睛,但後來被成功治癒了,因此荷魯斯之眼有著癒合傷口的象徵,在木乃伊製作過程,腹部的切口用來取出體內的臟器,這些臟器經過防腐手續後會塞回木乃伊體內(厄索魯木乃伊) 或放在腳上(奈絲塔沃婕特木乃伊),也有像電影神鬼傳奇裡一樣,將肺肝胃腸放在卡諾卜罐中,分置於木乃伊旁。做工精緻的卡諾卜罐有一度還成為收藏家擺放在家裡的藏品,但他們不知道裡面黑糊糊的東西是內臟...因為期許肉身的完整,因此木乃伊的製作完成後會在腹部切口上擺放荷魯斯之眼的護身符,希望癒合製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的腹部傷口。另外還有常見,象徵穩固,長的真的有點像脊椎的 節德柱與帶來伊西斯法力的提特結,這些護身符的擺放與木乃伊製作讓人驚訝於古埃及人對於人體解剖學了解之透徹與對法力的崇拜。在荷魯斯成功擊退了賽特後,賽特遭到流放,不過最後還是和解了,兩人分別統治上下埃及。賽特其實並不完全是邪神的代表,他曾經擔任 拉 的護衛在 拉 遊歷陰間時,曾以老拳擊退攻擊拉的黑暗之蛇,但是因為後來俄塞里斯的重要性漸大,相對性的就產生了謀殺兄長、奪位,立於相反地位的角色。但是後來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身為沙漠與風暴代表的賽特成為了壓抑沙漠保護旅人與守護埃及不受外侮的代表。埃及的神話故事的精彩與極端的複雜就在於,為了因應各種需要,神明們會有不同的結合、不同的身分與衍伸更多的故事情節,這或許是與中國神話最大為不同的地方。

荷魯斯之眼.jpg

荷魯斯之眼

卜諾卜壇.jpg

卡諾卜罐

奈絲塔沃婕特木乃伊

奈絲塔沃潔特木乃伊.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

28275277_10216021769564174_2070498733_o.jpg

棺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1960年起)一直被誤認為男性的 奈絲塔沃婕特 木乃伊,終於在近代更為進步的影像學裡修正了為女性的性別,約153公分嬌小的身材,根據骨骼的變化推測為35~49歲女性。以厚厚的亞麻布包裹了5公分,包裹的織品看起來樸素,其實原先應該是用紅花染料染成的,但天然染料不敵歲月。擁有三層棺槨的奈絲塔沃婕特 木乃伊,名字的意涵為屬於沃婕特/荷魯斯之眼的人 ,暗示了她的身體健全。木乃伊製作方法特別精巧,顯示她出生富裕人家,不但應屬領導階層且極受尊重。當然從乾巴巴又倍受擠壓的軟組織裡很難找到臟器的病理狀況,唯一能確定的只有骨骼方面的疾病。

喪葬船模型.jp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

喪葬船的模型講述的是一個死者進入墳墓的旅程,船的前後有荷魯斯之眼,船上前後分別站了代表哀悼的婦女 伊西斯與奈芙蒂斯。這一件事我覺得特別精緻的展品。

塔穆特木乃伊

塔穆特木乃伊.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

根據棺槨上的題文顯示,塔穆特是已婚婦女,同時也是阿蒙神的吟誦者,表示她參與了宗教儀式的活動。死亡年齡約在35-49歲,身長約155公分,古埃及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長,熱帶地區的人類身高也相當矮小,這大概是成人木乃伊的共同點。不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她患有動脈粥狀硬化,在腿部股動脈有發現鈣化斑。塔穆特生前的生活應該是過的相當的不錯,不過原來動脈粥狀硬化是如此歷史悠久的疾病,連兩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曾患有這種疾病,這的確蠻有趣的。當然僅有動脈粥狀硬化也僅能說明塔穆特的生活,曾經過得相當滋潤,但也無法確定她死於心血管疾病。古埃及人還有一個共同點為牙齒非常不好,根據木乃伊周圍留下來的一些乾燥陪葬品發現有乾掉的麵包殘骸,這些麵包殘骸的成分除了粗穀外,居然還混有小石頭、沙子,想當然這種東西吃久了牙齒一定會被磨損。在木乃伊的身體分析中也常常可見牙膿瘍,在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加上氣候炎熱,牙齒發炎、化膿,很容易變成慢性發炎或是感染到顏面神經,最後細菌也可能順著血管演變成敗血症,當然不一定都會致死,不過顯然牙齒問題在古埃及人身上應該是蠻常見的,畢竟這幾個木乃伊幾乎都有發現牙齦組織程度不等的病變。

古埃及麵包.jpg

麵包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塔穆特木乃伊的時代是埃及防腐技術的頂峰,可以從電腦斷層下發現塔穆特的腦部從被刻意破壞的鼻腔中取出丟棄,接著組織使用泡鹼乾燥,再塗上樹脂使防腐效果更好。臉部與鼻子的形狀還使用填充物維持形狀,眼眶中還放入了人工眼睛,木乃伊的製作非常精巧細心。

厄索魯木乃伊

厄索魯木乃伊.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

厄索魯生前是神廟的男祭司,他的地位崇高,因此木乃伊的棺木雕琢非常精緻,滿布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與圖案,木乃伊身上還有珠網包覆,串珠的圖案取代了彩繪。木乃伊的面部還以相當稀有的塗金面具覆蓋,黃金象徵神的皮膚,應該也跟他是祭司的身份有關。古埃及的祭司可同時侍奉多為神祇,所以他們的一生可能相當忙碌,必須往來奔坡於不同的神廟之間。古埃及的宗教、政治、文化之間關係緊密,因此祭司除了身兼神職、負責宗教儀式之外,他們也干預政治、從事醫療、巫術、自然科學、天文學等研究工作,與文書抄寫等等,在現代社會中相當於菁英階層。由於祭司是最靠近神明的存在,因此被要求身體要絕對的潔淨,每兩天就要剃除全身毛髮,不過在那個沒有除蟲藥的熱帶地區,蝨子之類的小蟲的確常常藏身於毛髮之中,這種比較極端的處理方式也是預防進行神聖儀式時,有不雅的東西跑出來干擾。其實不只神職人員會剃除毛髮,古埃及人男性也常把頭髮剃光,女生則蓄短髮,如此防止頭蝨寄生。然而長髮在女性還有另一層功用,是屬於性吸引力的一環,所以還是有些貴族有留長髮的情形,因此文物中還是會出現梳子等梳理頭髮的物品。由於有剃除毛髮的習慣,所以古埃及人常戴假髮,這些留存下來的假髮也可以讓後人一窺當時古埃及流行的髮型。163公分高的厄所魯,死亡的年紀約在35~49歲之間,他與塔穆特一樣有牙齒方面的疾病,不過顯然他的牙齒健康狀況更加嚴重,因為大範圍的牙膿腫已經讓他失去了幾顆牙齒,這樣嚴重的狀況讓牙齒問題列入可能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之一。在厄索魯與塔穆特的脊椎上都有發現薛門氏斑點,這是當椎間盤突出,上下壓迫了脊椎骨就會形成的脊椎退化的病理現象,因此薛門氏斑點屬於與年齡有關的退化特徵,但長期搬重物的人也可能在年紀較輕時就有這種現象。導覽上認為厄索魯與塔穆特的薛門氏斑點屬於老化特徵,然而我覺得雖處於菁英階級,或許還是少不了搬運物品,可能在成長階段就有搬運大量物品的情況導致脊椎骨的退化。雖然古人的平均壽命的確短於現代人很多,但主要是由於醫療、營養與衛生水平低落有關,骨骼的改變應該不會相差這麼多,但另一方面來說,35~49歲這段年齡的範圍也是有點大就是了。在厄索魯的木乃伊裡還包裹了長得很像脊椎的節德柱護身符,這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刻意擺放以治療逝者肉體上的疼痛,然而在別的木乃伊上也有擺放節德柱的情形,因此應該屬於防腐製作過程的一個趨勢而不是特別為了治療。透特神(象徵智慧、寫作)在這一區比較被提及,應該與祭司本身的工作內容與研究領域有關。

28310180_10216021771004210_1960954841_o.jpg

在上古文化中,巫藥常常都是結合的,埃及也不例外,祭司們在疾病發生的時候也充當醫生,除了使用一些藥草與香料治療之外,還會祈禱,所以在流行疾病發生時,塞赫邁特(拉神之女/戰爭/醫療女神)、伊姆霍特普(印和闐/修繕金字塔階梯建築師/書寫、醫藥之神)會特別受到重視。-----

來自底比斯的神廟歌者

神廟歌者.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不知名的女祭司由於人形棺(不同於可移除的棺槨,打開就破壞整體性) 底部有所毀損,剛好遺失了棺主的名字,因此僅知其主的身分。女祭司留著短髮,根據遺留下來的頭銜可以推斷她來自富裕家庭與工作內容。女祭司一般都被描繪為配帶精緻珠寶的年輕女子,因此即使這位女祭司的死亡年齡為35~49歲,在當時已不算年輕,依舊被如此描繪。女祭司的陪葬用品特別有化妝品與精緻的寬領項節。看過卡通都知道,古埃及人最特別的就是那神秘又濃重的眼妝,化妝墨是古埃及相當普遍的化妝品,由綠孔雀石與黑色方鉛礦研磨,除了用來強調眼部之外,還有抗菌的功能。另外還有點綴臉頰與唇部的抹紅赭石粉以及染髮粉,甚至因為天氣乾燥炎熱,還有針對皮膚保濕的軟膏與油。

28275919_10216021771324218_1087255808_o.jpg

化妝墨

來自哈瓦拉的幼童

哈瓦拉幼童.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在五具中年、成人木乃伊裡,最特別的是這個精緻的幼童木乃伊,約製作於希臘-羅馬時期,而在這個時期後,製作幼童的木乃伊才比較流行(早期不把幼童當人所以不做)。推測這位夭折的幼童約2~3歲左右,出身富裕家庭(塗金面具加上精畫紋飾),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誤認性別,經現代電腦斷層掃描後才修正。他左手持著玫瑰與桃金孃,全身用多層繃帶仔細包裹,精緻的人形棺,顯示他出身的家庭擁有一定的財力與他生前備受喜愛,因此花了不少錢做了木乃伊祝福他的來生。沒有明顯的外傷與硬體結構能判斷孩童的死因,不過在古埃及,孩童的腸胃道流行疾病致死率相當高且普遍,或許可以推測男童早逝的原因。

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

年輕人木乃伊.png

( 時藝多媒體(藝術家2017年11月510期)))

到了希臘與羅馬統治者占領埃及期間,雖然木乃伊的製作並未中斷,但結合了新文化與需求量大增,開始流行起木乃伊肖像畫以及複雜的繃帶包裹方式,而早期繁複的製作流程也因為成本與製作時間的考量開始簡化。有些過去認為是必要的手續(例如取出腹腔器官),但似乎結果上來看並非如此,所以雖然簡化了流程,還是留下保存狀況很好的木乃伊。

這位年輕人的肖像畫上並未見到鬍鬚,加上骨骼與牙齒磨損情況不重,判斷其過世年齡約剛邁入成年(17~20歲),也因為沒有骨骼上面的磨損與特殊外傷,因此也無法得知其死因。比較特別的是肖像畫上描繪的是一位瘦削的年輕臉龐,但電腦斷層掃描卻顯示,這是一位嚴重過重的年輕人,加上齟齒嚴重,更可見體重問題的端倪。另外不知是為節省人力還是傳統工法已亡佚,過去擺放節德柱護身符的製作方式已看不到,而是僅用背上放置一塊木乃伊板充當其功能,與裹繃帶的便利,感覺品質真的下降蠻多的。而大量的木乃伊製作也出現一個有趣的東西-木乃伊標籤, 通常為木質,或偶爾可見石材或彩陶材質,一般以細繩繫於木乃伊外層包覆物。上面簡短刻著,逝者姓名、世系及原居地。可以協助製作者辨識木乃伊的身分避免混淆。

隨著入侵者的統治與新文化的入侵,埃及古文明與宗教逐漸式微,最後消失。過去的文字、語言、信仰與人文風俗都徹底亡佚,只留下遺跡供後人研究,或許可一窺這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一腳。其實這麼有趣又多元的宗教消失真的蠻讓人遺憾的,加上古埃及對人體解剖的知識與香料、藥草、天文、建築等研究,恐怕留存下來會使醫療知識更進一步,只可惜了文化都是勝利方的特權。這次的展覽大概是我在故宮看得最久的一次,大概站了三個半小時,特別是名字超長又拗口,關係還非常混亂的古埃及神祇讓我理解了好一段時間,只能說看這個展要特別的有耐心。雖然展品的豐富量仍維持故宮一貫的品質保證,但導覽路線真的是非常糟,真的常常不知道該找哪邊,特別是語音導覽的數字號常常找不到,於是我只好先按數字號再來找展品。另外,這次的語音導覽其實也蠻糟的,幾乎就是複誦展品下面的文字解說。不過也可以理解為文字解說相當仔細,只是在仔細的解說下,字就很小,加上文稿還有點不順,看的是有點辛苦與疲倦。雖然說缺點不少,但優點就是可以不用語音導覽就能觀展,或是有幸能報名到團體導覽那就更加值得,來自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與眾多陪葬品,在展覽的豐富度上還是物超所值的!

因為前一陣子心情不好,加上過年期間又感冒與狂睡,終於拖到今天才把這篇網誌寫完,展覽也在昨天2/18落幕了,所以...這篇也只能充當一遊之紀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sh61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