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帕米爾高原(蔥嶺)以西通往君士坦丁堡的絲路屬於傳統絲路的西段,這條絲路是在盛唐時代開闢。塞爾柱土耳其時代(西元1037-1194年),對照中國大約在宋朝,此時對西方貿易頻繁,通過絲路將中國的絲製品、茶葉、瓷器等與一些外銷商品送出口往歐洲。悠長的絲路每過一段距離(40公里)都有驛站,供給商旅們休息、補充糧草所用。這也是我們今天中午用餐所在-Horoluhan Restaurant。




pizza(pide),而來到土耳其當然也少不了餐餐必出現的濃湯與麵包。只是這次的麵包居然是熱騰騰又酥脆的窯烤麵包,馬上讓人口水大吞。這裡也是小麥的產地,因此麵包真的很香很好吃。

pizza長的和義式非常不同,長方形的外觀,外層微向內捲,中央塗上一層薄博的牛肉或起司餡料,與其說是pizza不如說更像烤餅,味道不用說了,實在是太好吃了,可惜這種東西我實在不能吃多。


PTT」在路上,感覺很好玩。PTT是土耳其的郵局,比台灣的還多功能。除了可以寄信、收信,還能換錢等。

-什葉派、遜尼派,前者主張領導直系傳承,而後者則相對保守溫和,主張選舉領導。原本以為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伊斯蘭國應該屬於較激進的什葉派,其實不然,反而是較為保守的遜尼派。過去美國政府為了推翻屬於遜尼派的海珊政權,因此偏袒什葉派,希望透過什葉派掌政能扭轉海珊政權時的少數遜尼派領政的現象。但什葉派領政後,伊拉克的貪汙問題變得非常嚴重,不只經濟問題,什葉派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優勢,不斷打壓遜尼派。除此之外,911事件後,全世界對待回教徒的歧視變的更加嚴重,回教徒們在世界中找不到安立點,如此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種對世界不滿的因素加諸下來,激進的伊斯蘭國於是出現。
我們參觀的梅夫拉納博物館是回教中較小型且神祕的支脈-蘇菲教派。蘇菲教派對回教徒的規範相對寬鬆,能聽音樂、唱歌,他們認為要用愛才能把教義傳遞出去,利用音樂與歌曲也較能讓大眾接受可蘭經。蘇菲教派最有名的特色就是「蘇菲舞旋轉舞」,路上隨處可見販賣叫著旋轉舞的各種吊飾、飾品。老媽還指著其中一個鑰匙圈對我說:「很可愛耶!」我回答她說:「可是他們穿的白色衣服代表壽衣耶...感覺有夠怪怪的...」
梅夫拉納意即「我們的導師」,指的是蘇菲教派、旋轉舞的創始人-傑拉雷丁∙魯米。13世紀出生於阿富汗境內,因為蒙古人的入侵而搬遷到麥加,1228年來到孔亞。他是思想家、哲學家,因此他對回教的詮釋更像哲學思想,認為苦修、靈修更能達到心靈合一、實現宇宙大愛。傑拉雷丁∙魯米也在孔亞終老,梅夫拉納博物館內就有他與其家人的陵墓。此處對回教徒而言也是著名的聖地,因此前來朝聖的人次也相當可觀。清真寺的外觀,最顯眼的就是那綠色尖塔屋頂以及藍綠色瓷磚。綠色在回教裡是最高級的顏色,凸顯信徒們對梅夫拉納的尊敬。博物館旁是中庭的水池,過去提供給苦行僧們淨身清洗,至今也讓信徒們在進入清真寺前使用,許多人相信這裡的水具有法力。

-磁磚、地毯、書法、雕花。在過去的阿拉伯世界是禁止拍照的,因此歷史紀錄都以圖片為主。

木雕

書法

書法

(綠、白)為其在宗教上的地位。如此可見,梅夫拉納的陵墓為兩大頂綠色的帽子,為最高的精神象徵。


阿拉

穆罕默德
13世紀放到現在幾百年了的衣服還能保存到這樣也是不簡單。




…

-穆罕默德的頭髮。玻璃櫥窗下左右還各有兩個洞,參觀者可以湊鼻過去聞聞穆罕默德頭髮的氣味。

梅夫拉納清真寺外的花園非常漂亮,不過天氣好熱
…

…阿拉丁在這裡其實就是個菜市場名,就像台灣的「志明」一樣。阿拉丁清真寺非常樸實、色彩並不豐麗,主要只有回教三大色-綠、白、紅構成屋頂的彩繪。

!

-念珠。阿拉共有99種不同的名字,99顆念珠就代表阿拉不同的名字們,念完一次可蘭經,剛好可以撥完整串念珠,這是念珠主要的用途。
最後,本日最大的收穫還是那實在美味的土耳其pizza,真希望自己長四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