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算一算,IL'DIVO陪了我也走過八個年頭了.記得第一次聽到他們,是國三那一年在電視上的廣告,他們第一張專輯的主打-I Believe In You,和歌后席琳狄翁的合唱.高二的時候拿到第一張他們的專輯(大陸盜版全都錄...),從此以後除了2011這張新出的專輯以外,他們的歌我都聽到會唱了.

我想關於他們我就不再贅述啦!網路上有很多關於他們的簡介.只是有一點我一直覺得很特別,四個男生合唱團仔細想想起來,並不容易平衡.在外國,男子合唱團體是非常多的,包括紅了十年的西城男孩Westlife,早期一點的U2,boyzone...等等.只是仔細瞧一瞧,雖然他們都是團體,但是其實是有主唱的,其他人的角色比較像是合聲,伴奏.Il'divo我覺得奇妙的地方是,他們是真的合唱團,每一首歌,四個人都要唱,要分部,要合聲或單唱.其實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如果四個人要唱,不只是改編經典曲目這麼簡單而已,整首歌都要重新檢視過.

不過老媽一直說她覺得很吵= =說實在的,他們的大小聲起伏是大了一點.我一直都很愛他們,打從他們成立開始吧!David說IL'DIVO不是pop music,也不是opera.我想這就正好詮釋了IL'DIVO的定位.他們成功的把流行與古典拉在一起(最近真的非常流行...).

整個演唱會有兩首男女對唱的情歌.''COME WHAT MAY''和''TIME TO SAY GOODBYE''.比起紅磨坊的come what may,我比較喜歡最常聽到由莎拉布萊曼和安德烈波切利合唱的gime to say goodbye.也剛好這兩首分別是開場和壓軸.come what may在重新演唱的版本下感覺起來比較像詠嘆調所以我覺得不像男女對唱那樣有深深的情意,也可能是因為四個男人,陽剛味太重了一點(也可能是因為開場我都在犯花癡,所以沒注意聽= =).而time to say goodbye的合聲版本聽起來協調多了,而且燕尾服還真是做足了收尾的效果.除此之外,就是耀眼的舞台燈光啦!必須說,演唱會還是要有燈光才會提振起情緒.不過當下燈光打下來的時候,我心裡想到的是獨腳獸查理的''sparkle!sparkle!''

聽到他們的現場演唱還是跟CD不太一樣,感覺演唱者們在情緒上澎派了一點,所以演唱到高潮的部分感覺就更加的強烈和震撼.話說回來,他們的演唱會其實還蠻省的,除了燈光和螢幕,演唱者最多也只換了三套衣服.沒有跳上跳下或很震撼的舞台效果,四個男人用自己做出的舞台效果就是太台上的階梯走來走去換隊形,以及用高昂的歌聲揚起觀眾的情緒.所以整場演唱會也蠻妙的,不像一般演唱會觀眾大聲尖叫,跳上跳下,每個人都乖乖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是到高昂時情緒也不像演奏會那麼沉定和正式.我想不只是IL'DIVO連觀眾也都呈現一種非常巧妙的''中間狀態''.

總之,這次總算圓了我多年前沒去到演唱會的遺憾,也''近''距離的看到了這些用聲音陪伴我走過基測,大學聯考,大學四年的歌者們!心裡的感覺其實還蠻強烈的,也有點複雜得讓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我想這個心情就留給我自己啦!

後記:2011年度的春季日劇-外交官黑田康作,片尾曲就是用IL'DIVO的time to say goodbye,貫穿電影版的莎拉布萊曼版本.片尾很有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sh61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