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心得我想寫很久了...不過就是,筆懶家上最近又忙忙忙忙忙個沒完...
不過,畢竟這部電影我看了整整三次,總是要對自己的金錢投資做一點心靈回報.
有趣的是,當我很驕傲的跟大便說我為了這部電影跑去二輪電影院看了三遍時,原以為會大聲嘲笑我的她竟兩眉一皺,聳起表情,一臉同情的看著我說:''魏蔓...你也太淒涼了吧...一個人去看電影,我都想為你哭了...''
雖然,我不太理解所謂淒涼的定義在哪,但是我想是因為我習慣了寂寞.不過,有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欣賞,比和一個完全沒感想的人去看來的有勁多了.以上都是題外話啦!
這部一路從小螢幕接著到進軍大螢幕的連續劇,從第一集的日劇開播以來就很吸引我.當然除了上野樹理誇張的詮釋野田妹而製作出來笑料之外,會讓我一路癡迷不已的是它結合了我最愛的古典音樂.也因為這部連續劇,我第一次發現了蓋西文了藍色交響曲,原來是一曲這麼幽默的曲子.
總歸而言,電影版裡的劇情已經走在野田妹和千秋進到巴黎留學之後的一段日子了.不過,不同以往的是,後篇的劇情顯得嚴肅了許多.野田妹在這裡幾乎呈現的的角色不再是天真又傻呼呼的野田妹,而是一個為了音樂從日本遠到巴黎音樂學院的野田惠.
由於...魏蔓累了...所以詳細劇情內容,有緣再補吧!(路人:那你到底想表達什麼ˋˊ)
好啦...
千秋曾說過一句話:''音樂對我而言,也常常像是一堵高牆聳立在我面前,而怎樣都過不去.''這句話說到我心坎裡,因為學問對現在的我而言就是這麼回事.我很愛念書,但是我真的很討厭考試.我很喜歡念醫,但是卻不得不面對現在這個辛苦的蹲補習班和學校兩邊跑的情境.我常常想,或許在補習班裡隨便抓一個人出來,他們來考後醫的理由絕對都比我漂亮許多.
對我而言,當醫生為的是什麼?老爸問過我,你到底為了什麼一直從高中不斷執著到現在呢?我說,我不知道.我只記得,那個只有幼稚園年紀的我,曾拉著媽的衣角說,我將來想當醫生.於是,這個種子就這樣一直種在我心裡.雖然,後來有許多很多的理由層層疊疊在這上面,不過終歸最單純的理由,就是這顆種子.有人說,小時候的夢想不都會隨著年紀改變嗎?但是,我就是這樣一個怪小孩,這個夢想,我從來沒變過.
是什麼原因讓我坐了三次的泛航跑到台北,跑去電影院三次,只為了這部電影?當然除了對玉木宏還有古典音樂單純的喜歡之外,更是因為後篇的劇情深深的打動我,也在某一種層面上表達我目前的心情.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野田妹練著''尤達''大師出的曲子,蕭邦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接著螢幕突然轉黑,跳出一段野田妹的獨白:''我到底還要這樣下去多久?''野田妹正值學習的瓶頸,離著目標似乎很近,但是又總是到不了.常常在七晚八晚拖著疲憊回家的路上,我會望著林口髒兮兮,灰濛濛的天空想:''終於又過掉一天了,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這樣真的值得嗎?''那段獨白,合了我的心情.那種學習上的孤立與寂寞,混入音樂裡,隨著樂聲起伏,伴著鋼琴透過音響音符個個跳進我心裡.
-------------this is分隔線---------
這篇心得怪怪的...我下次寫點正常的...晚安各位!
- Nov 05 Fri 2010 09:29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怪怪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