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1000年,愛奧尼亞聯邦(古希臘時代對今土耳其安納托利亞西南海岸到伊茲米爾地區)建立的艾菲索斯/以弗所/Ephesus古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希臘羅馬古城。列為世界七大奇蹟的阿提密斯/黛安娜神廟,就位在歷史悠久的艾菲索斯古城亦之中,遺憾的是已毀於地震之中。愛奧尼亞人原為小部落,分散在土耳其以及附近愛琴海沿岸,在小亞細亞地區開始定居之後,漸漸團結成為一個聯邦,艾菲索斯為聯邦的建設成就之一。然而,建城後不久受到附近民族與波斯人的入侵,城市發展漸緩,直到羅馬亞歷山大大帝攻城之後,以原有的城市基底開始發展。艾菲索斯城是重要的海灣貿易都市,靠著海上貿易富強起來。在鄂圖曼帝國開始前就已經是龐大的商業城市,是僅次伊斯坦堡的第二大城,為亞洲地區的第一大城,比起當時宋朝的商業大城還要蓬勃。

由於距離安納托利亞近,因此艾菲索斯這裡也盛產大理石,我們可以在古城內看到許許多多的大理石建築。


市集羅馬浴場,也分做冷、溫、熱三區。冷、溫區池皆為大理石材,熱池則採用磚砌,為了較佳的保溫效果。

市集羅馬浴場 (2).JPG

市集羅馬浴場 (3).JPG

市集羅馬浴場 (5).JPG

管線較大的陶管,輸水管線。

輸水陶管.JPG

通過入口處的羅馬浴場後就是熱鬧的城市市集,在斷牆殘垣間,似乎可依稀一瞥過去的風華。沿路過去可以看到許多羅馬石柱,一截截的石柱,用卡榫連接起來,羅馬人的建築工藝相當令人讚嘆。

城市市集 (1).JPG

 

城市市集包括了浴場、音樂廳與小型劇場。音樂廳能容納人數較少(約僅1700人),小型劇場除了表演之外,還供議會使用。

音樂廳 (9).JPG

 

離開音樂廳之後,大理石街道一路延伸,讓我覺得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這裡是過去的購物街,街道旁就是一間又一間的商店或攤販。

市集商店街.JPG

 

戰神黛安娜的神廟,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過去是羅馬人獻祭、宰殺牲品之處。神廟曾毀壞過兩次,但都經過重建,直到西元4世紀,以弗所地區普遍信奉基督教,於是神廟再沒修建,最後因為視為異教徒聚集之地,被當權者下令拆毀。如今我們只能在考古學家的努力下,一觀石柱,試圖想像神廟過去的美麗。

黛安娜神廟.JPG

 

在神廟旁的就是市政廳,西元前3世紀建造,然而不幸毀於西元4世紀末。廳內原分為幾個不同的辦公室,以黑、白大理石飾之。市政廳的中庭則艾菲索斯城的標誌物之一-豐饒女神的雕像,女神像上許多的乳房表示能夠孕育許多的生物。

市政廳 (3).JPG

沿著街道就可以一次看齊希臘古典三柱式:愛奧尼克式、柯林柱式、多尼克柱式(前兩者混和),還有羅馬引進希臘建築風格後產生的剽竊品,即柱子上的雕刻多了蕨類和許多圓圈。

市政廳 (7).JPG

地上拉環,用來扣上托運的動物,使動物們不會往下滑。除此之外,有些大理石上還有畫線,是為了給馬匹止滑使用,就是早期的防滑線。

固定動物.JPG

蛇杖,取蛇脫皮為重生,因此有象徵醫療之意。

醫療圖騰.JPG

 

希臘神話中的赫密士是神使、商業之神,在這裡作為道路的守護神,保障貿易的商人們。赫密士身後的羊隻與橄欖葉則代表和平。

赫密士.JPG

 

這裡是神廟區,可以看到許多過去建築剩下來的雕刻、石柱、圖騰,像是農業產品代表豐饒、牛隻代表權力等等。

P1020574.JPG

 

這一個區塊最著名的就是勝利女神Nike的雕刻。進入希臘故事中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許多名牌都會出現在這裡。譬如剛剛提過的赫密士就是法國著名品牌-愛馬仕,而勝利女神Nike,取她活動敏捷、速度快速的意思,就成為了現在知名運動鞋品牌。遊客間曾流傳碰觸勝利女神的胸部可以帶來好運,因此可以看到女神像的胸部非常光亮。勝利女神一手握著代表勝利的桂冠,一手拿著代表力量的橄欖,整個女神的身軀姿態好似一個勾字形,這也是運動鞋商標的由來。

勝利女神.JPG

在稍微後方的部分是波里歐噴泉/Pollio Fountain,是有錢人波里歐所建。噴泉的右方是圖密善神殿/Domitian Temple (箭頭處),是羅馬皇帝圖密善為了自己所建。

P1020576.jpg

 

最後離開商店街進入克里特斯大道/Curetes,使艾菲索斯城的三大主要街道之一,連接著這條路的路口是海克力斯(大力士)之門。左右兩位門神都是大力士海克力斯,可以看到大力士左手拿著獅皮,這是取自希臘故事中海克力士的十二偉業,其中第一項''獵殺涅墨亞的獅子''。海克力斯之門的意義在於保衛市政府重地,離開這個門之後的克里特斯大道主要的建築就是公共設施與一般平民住宅區了。

 

克里特斯大道 (1).JPG

海格利斯之門 (2).JPG

(海格利斯之柱)

沿著克里特斯大道繼續往下行走,大理石地面非常的滑,時時要注意腳下,尖叫聲常此起彼落。克力特斯大道又稱伴神街,因為街道兩旁有許多神像站在石柱上,可以看到,時間來到了羅馬時代,工藝技術明顯進步許多,石柱的邊緣變得較為鋒利。

克里特斯大道 (3).JPG

 
 

特拉真噴泉/Trajan  Fountain  ,為了獻給羅馬皇帝特拉真而於西元2世紀初建立,噴的正前方曾經立有特拉真的真人等比例雕像,但是已毀壞不見了,只剩下一隻腳。噴泉的水順著克里特斯大道往下流,其實正是排水功能,這些水往下流到羅馬廁所,用來沖洗馬桶穢物。

特拉真噴泉 (4).JPG

特拉真噴泉 (5).JPG

有了自來水輸送系統,當然這裡也有浴場。在浴場的對面,擁有絕佳生活機能的一整排是羅馬時代的高級住宅區,雖然僅見殘壁,但仍可依稀看的出來過去隔間的情況,而牆壁與地上還有許多美麗的彩色馬賽克磁磚作為裝飾。

高級住宅區 (2).JPG

高級住宅區 (4).JPG

(彩色馬賽克磚)

哈德良神廟是克里特斯大道上保存的最完整的神廟之一,典型的柯林式柱神廟的代表,全建築大理石雕刻。哈德良為羅馬五大賢者之一,他採用文人政治。神廟內牆廊柱上有不同神話人物的雕刻,一側屬於希臘時代,另一側刻劃著亞馬遜女人國的人物。內牆正面的雕像是蛇髮女妖梅杜莎,雖然梅杜莎是希臘故事中最邪惡的女妖之一(直視女妖眼睛的人會變成石頭),但擺放在這裡是以負負得正或是梅杜莎兇悍的特質來做為保衛神廟之意,而左右的雕刻內容在描述哈德良擴張領土的故事。

哈德良神廟 (4).JPG

哈德良神廟 (6).JPG

(勝利女神像)

哈德良神廟 (7).JPG

 
(梅杜莎)

高中時讀過的西洋美術史,甚至到了現在念公衛、醫學史都必定會提到羅馬人卓越的自來水輸送系統以及最早的公共衛生設施。在這裡親眼看到那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羅馬公廁,真讓我感動得很想哭...羅馬人對於公廁的規劃非常完善,水管埋在牆中間,利用地勢的由高而低,水自然由上方沿著克里特斯大道流入公廁,經過沖洗後又再往下流,最後排出往大海。除了大便之外,馬桶前面還有一個水道可以讓上完廁所的人沖洗屁股,甚至羅馬人還將人的糞便蒐集起來,可用於軟化皮革使用 (非常環保..恩..)。有趣的是,公廁的前面就是浴場,所以其實公廁也算是一個社交場所。當羅馬人在這裡泡澡完還可以來上廁所順便聊天,因此廁所的對面還會擺放凳子,讓在旁邊等著上廁所的人,能和上著廁所的人聊天。當然冬天時,大理石構成的馬桶非常冰冷,因此富人們也會坐在對面的墊子上,讓家奴先去坐馬桶,等到馬桶的溫度變溫了才過去使用。

 

羅馬公廁 (2).JPG

羅馬公廁 (5).JPG

拜占庭十字

拜占庭十字.JPG

 

愛奧尼克十字

愛奧尼克十字.JPG

 

除了讓我感動得要死的羅馬公廁與讚嘆不已哈德良神廟之外,艾菲索斯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圖書館是整個艾菲索斯城的中心,也可說是古城的地標。曾經是安那托利亞地區的第二大圖書館,藏書曾達6000~14000冊。圖書保存的非常完整,不管是雕刻還是整個建築仍非常精美,大門一樓還可清楚見道四尊女神像於石柱後面。走進2000年前的大理石圖書館裡,心裡也是帶著許多感觸與悸動。

不過,在人文氣質絕佳的大圖書對面居然是妓院,大搖大擺地進入進院實在不好看,因此在面對圖書館的右手邊有一個小小的洞口,走進後就是通往妓院的密道,從此''去圖書館''或許成了往另一個目的地的代名詞。

Mazeus  &   Mithridates  之門,通往城市下方的海港市集,這是過去被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所赦免的兩位奴隸,為了感激他而建。(大概奴隸後來大發財了吧...)

穿過Mazeus  &   Mithridates  之門之後,就進入了海港市集。旁邊的柱子們表示市集原來是有屋頂的,過去在這個市集主要是兜售自海港上岸的商品。

艾菲索斯城原本靠海,是個海港城市,羅馬人利用來控制愛琴海區域,然而因為泥沙堆積的關係,現在我們看到的城市已經往海岸線後退了7公里。在海港都市最多的就是水手、商人等等,因此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羅馬時代、世界上第一個廣告。小小的地板方塊裡畫著一隻左腳、美女、愛心與錢,其實這就是圖書館對面妓院的廣告。這些圖案的意思是,來客帶著一顆疲憊的心與錢財往前走,前方會有美麗的女人帶給你的心愉悅。同時腳的大小也用來表示已成年的男子才可以進去。

大劇院/Theatre沿山坡而建,約有四層樓高,可以容納兩萬五千人,使用了約一千年,後期用做角鬥場與角鬥士學校,因此可以看到過去關著動物的隔間。劇院的建立始於西元前3世紀,止於西元2世紀,因此觀察劇院建築風格,同時混合了希臘、羅馬兩種特色。半圓形造型、沿山坡而建是希臘劇院特色,不過拱圓型門的入口又摻雜羅馬建築風。

海港大道/Arcadian Street ,過去提供海港貨物上岸進入到海港市集所走的道路。街道長500公尺,寬11公尺,道路兩旁也曾有商店,由於羅馬皇帝Arcadian整修這條道路,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以紀念。

最後經過的泥磚區就是繁華的艾菲索斯城中比較灰暗與貧苦的一面了,過去有錢人住的是美麗的大理石房屋,鄰近都市中心,而到了後期,比較貧苦的平民們就住到城邊以泥磚與紅磚為建材的房屋。


(古城這裡有好多貓~襪咪~~)

結束了今日的古蹟巡禮,抵達了讓我們至今仍然回味不已的愛琴海海景飯店/Charisma Deluxe Hotel。在這裡觀夕陽,美麗的深藍海水伴著橘紅的夕陽,真的是記憶裡那無法被取代的一抹美麗。這裡的海景真的是太美了,坐在陽台的椅子上都能讓我這樣發呆一整天,就只是看著那潮起潮落。伴著海浪水花聲,我一夜好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sh61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